关系与礼金
但凡有些交际圈的,操办喜事丧事,每每会通知到亲朋好友。只要关系还可以的,即便人不到场,也会奉上礼金。
十年前,我的同学婚礼,我是请另一个同学帮忙捎去了我的贺礼,钱是转账付给帮忙的这个同学的。现在有了方便的互联网支付,再有发红包的事直接支付宝/微信就搞定了。
互随份子,在从前除了有增进感情的作用之外,还有点集资办大事的实用意味。谁家有事了大伙伸出援手,凑凑钱支持一波,这次被支持的也不必客气,下次总会有还上的机会。可现在生活条件都越来越好,这层意思越来越淡薄了。谁还没点存款,解不了燃眉之急呢。
能增进感情吗?我感觉很有限。关系好的也不在于随了多少礼金,关系一般的通常也就是二百的礼往,而且还容易记漏了。借着红白喜事,大家互通下有无,知道还有你这么个人存在,大抵如此。
我经历过给人随了份子,却被人忘记还礼的事。一个是同学,一个是同事,当然都是平常都很少联系的。我通知了他们,也都回了我消息,就没了下文。我仅是把通知当成个任务去做,我把通知和收礼当成自然而然的因和果。
在多年以前,我就按照我妈的嘱咐,整理了一份清单,上面逐一记录了我随出去的份子钱。根据我妈的说法,这样在我以后的“大事”时,就可以有的放矢,按照清单去请人;再记上收到的礼金,以后再遇到别人的“大事”,也好斟酌礼金的数额。我隐约觉得这是个很传统的方式,老一辈人也不见得都习惯这么做。
在我的同学和同事这,没有得到我预想的果。对于这个果,我也不惊讶,忘记了很正常,主要是我还没那么缺钱。不过我确信,记账的清单应该不会有很多人在用。
每个人在他的交际圈里的位置,都会有一杆杆秤去衡量,这些秤早就定好了它的高低。清单把人际关系量化了,它确实能帮助我决策支付的金额。但关系的维持绝不是靠这张纸,有时我也会觉得被它束缚了。
有的时候,可能不是遗忘,慢慢的就断掉了,关系特别亲特别好的忘的情况大概几率很低很低。
最开始的时候,这个东西就真的是个意思,多多少少都没啥问题,人去了就行。
在过去,这也是守望相助的一种体现,谁家有事大家都伸把手的意思。
@城南牧野 只是当下很多情况让这个风俗变味了。偶尔会见到礼金多了成负担的报道,问题可能不是出自单方面的,收礼的人不考虑对方的境况,送礼的人又面子太薄,春晚沈腾的小品就有点这个意味。
@sys 如今好多东西都变了,做任何事情前想到最多的大体都是“利”。
话说,今年的春晚是一眼没看呢,回头找来看看
@城南牧野 无利不起早,想起老外调侃中国人爱钱的段子,过年的问候是恭喜发财,那不是 happy new year 的意思!
要不是禁止燃放,我也不看春晚了
@sys 以前至少从六环外还能传过点 声音来,今年北京静悄悄的……恨不得楼下放两个屁,听着都跟二踢脚似的……
礼尚往来吧,能记录还是可以记录一下的,除了自己出的,还可以记别人给的,不管别人怎么样,至少自己以后还礼的时候更加清晰一些。
@威言威语 把这些账目记清楚,确实是个好习惯。
原来人们有礼金账本是因为社会关系稳定,人流动性小,现在大家工作经常换,生活的城市也可能经常换,所以礼金账本的意义越来越小。礼金就当对过去情感的付费,如果没有未来就不用想回收的事了。当然如果过去不值得付费,那么也就不用随礼了。
@夜未央 随礼现在很多时候也就是个面子上的事,走走形式而已
结婚时的礼单被我很用心地整理成excel。后来,硬盘坏了。
从那以后随礼就只能凭感觉了。
@大致 有些随不随均可的,不随也罢,放过自己也是放过别人
硬盘我误格式化过,2018 年选错了要装 PE 的盘符,找修复公司都没弄好。一直留到现在没再往里拷过文件,幻想着有一天技术能进步到可以找回被写入覆盖过一次的数据